新年伊始,当整座城市还沉浸在节日睡梦中,22岁的重症医学科护士卢健涛已悄然走进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历经近5小时的外周血采集,这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新年礼物"即将跨越千里,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曙光。

多年等待终圆梦 白袍之下藏仁心
作为英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骨干,年纪轻轻的男护士卢健涛每天都要面对生死线上的搏斗。“在重症医学科工作4年,我比谁都清楚生命的脆弱”。2023年,在一次医院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卢健涛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信息,2023年4月18日抽取了血样登记信息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我在重症医学科工作,每天都在和生命打交道,能多一份力量去拯救生命,我觉得很有意义。”卢健涛这样说道。
2024年12月17日,卢健涛接到配型成功电话时,他内心既激动又欣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捐赠。
生命接力的双重守护
为达到最佳捐献状态,卢健涛制定了严格的健康管理计划。即便在护理危重患者需要昼夜倒班的压力下,卢健涛仍坚持每天晨跑、营养配餐、预防感冒,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只为帮助到那个千里之外孱弱的生命。接到红十字会需给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公假的通知时,他默默地收起了这份公函,只申请要休假一星期,理由是需去广州住院。
2025年2月11日,造血干细胞采集当天,心电监护仪的规律声响与血细胞分离机的运转声交织成生命的乐章,鲜红的血液从他右臂流出,经过循环分离后,带着宝贵造血干细胞的混悬液缓缓注入采集袋。“就像我们ICU每天进行的CRRT治疗,只不过这次治疗对象是千里之外某个生命和她家庭的全部希望。”卢健涛凝视着逐渐充盈的采集袋,腼腆的笑脸上饱含着欣慰的憧憬。是啊,还有比用热血换取他人重生更温暖有力的事情吗?
医者仁心的传承
卢健涛是英德市第9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卫健系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4人,是英德市人民医院第2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是英德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他的大爱善举,不仅延续着患者的新生梦想,更将浇灌更多人内心善意的种子,向着太阳,不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