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一个故事。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面临着各自的挑战与成长。今天,分享一位肿瘤术后造口的故事,共同感受那份重生与希望。
近日,一位56岁肿瘤术后造口患者为普外二区送来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感谢杨腾坚医师及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并给予精湛医疗技术、医德高尚的评价。

🔺杨腾坚主治医师及患者家属合影
2024年2月,56岁的患者张先生(化姓)来英德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经过肠镜检查提示“直肠癌”。患者住院后进行CT及磁共振检查提示“肝脏转移”。经过MDT团队讨论,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同期行肝肿瘤微波消融术并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回肠造瘘术。经过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后,2024年2月23日,英德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了一台“接力式”手术。麻醉科副主任谭军源对患者全麻后,先由超声科主任蒋泽波行超声下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后由普外二科郭晓华主任及杨腾坚医师为患者进行直肠癌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患者术后8天出院。出院后,患者按医嘱积极定期复查。
经过1年定期复查,肿瘤没有复发迹象。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普外二区经过充分评估后,对患者进行了造口还纳。经过普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患者逐渐康复,3月10日顺利出院。
患者及家属表示,英德市人民医院普外二区不仅医疗技术好,而且服务更好,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让他们十分感动。
健康科普
早期发现肠癌对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策略:
1.关注症状
▪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大便形状变细。
▪便血:大便带血或呈黑色。
▪腹痛或不适:持续的腹部疼痛、胀气或痉挛。
▪体重下降: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
▪疲劳:持续疲劳或贫血。
2.筛查
▪粪便潜血试验(FOBT):检测大便中的隐血。
▪粪便DNA检测:检测与肠癌相关的DNA变化。
▪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结肠内部,发现并切除息肉。
▪CT结肠成像:通过CT扫描检查结肠。
▪乙状结肠镜检查:检查直肠和乙状结肠。
3.高风险人群
▪年龄:50岁以上风险增加。
▪家族史:有肠癌或息肉家族史。
▪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不良生活习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
4.定期体检
▪定期筛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肠癌筛查。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5. 基因检测
有家族史或遗传风险的人群可考虑基因检测,评估患癌风险。
6.及时就医
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总结
早期发现肠癌需要关注症状、定期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及时就医。高风险人群应更加重视筛查和预防。
往期推荐
粤北地区首例!单孔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成功引入英德一文了解英德人医普外二区(肝胆肛肠外科)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