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德市人民医院与连江口卫生院医务人员对一例在乡镇首诊,牵头医院手术后再转到乡镇卫生院治疗的患者进行上门随访,对患者术后康复、健康进行指导,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受到群众的称赞。
专家团队上门开展健康随访
今年3月家住连江口镇的李阿姨,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难忍,遂到连江口卫生院就诊。经B超等诊断为:右肾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为进一步治疗右肾结石并积水、右输尿管结石,连江口卫生院与英德市人民医院联系,并经紧密型医共体协作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李阿姨顺利转至英德市人民医院。随后在英德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一区顺利实施输尿管软镜下右输尿管结石、右肾盂、肾盏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一次性清除输尿管结石、肾盂、肾盏复杂多发结石,顺利康复出院后。术后1个月患者在连江口卫生院复诊,并行输尿管支架拔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在此次回访时,李阿姨对英德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的治疗效果表示满意,对英德市人民医院做手术,在连江口卫生院拔除输尿管支架管的举措也称赞连连,不用上县城也能处理她拔内支架管的问题表示很高兴。交谈中李阿姨说,她的肾结石原来发作过,去年曾在江门某医院看过,医生说做手术要两万多元,所以没有做手术。这次住院前后自己只花了5100元,比在外地治疗费用低很多。
左起为连江口卫生院陈晓东、人民医院蒋廷森、患者李阿姨,人民医院邓子良、曹涧敏、连江口卫生院李文静
近年来,英德市人民医院作为英德市医共体牵头单位,落实省委部署“百千万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上做了大量工作,李阿姨的治疗模式就是工作成效的具体表现。
机制创新: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贯通体系,无缝转诊
在省委办公厅连江口驻镇工作队吕建勋处长牵头和支持下,英德市人民医院与连江口医院建立紧密帮扶关系,共同推进首诊在基层,通畅上转病人通道的举措。两级医疗机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疑难病人上转问题。
英德市人民医院定期选派骨干专家到连江口卫生院开展带教查房、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陈晓东副主任医师(右)在英德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连江口卫生院推行“送出去+带回来”人才培养模式,选派陈晓东副主任医师赴英德市人民医院进修,通过“一对一”导师带教,重点掌握泌尿腔内微创技术。这种“造血式”帮扶显著提升了基层卫生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和吸引力,让群众更愿意、更安心地在“家门口”解决“小病”,确保优质资源“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
目前已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循环。英德市人民医院吴凡宇书记指出:“通过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上级医院能集中资源解决疑难重症,基层医院能聚焦常见病和康复管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方便群众就医。”
政策协同:“百千万工程”驱动改革落地见效
双向转诊体系的成功运行,得益于“百千万工程”的政策牵引与驻镇工作队-医院的协同发力。李阿姨案例集中展现了“三维赋能”效应:
实现了政府、医院、患者的共赢格局。
打造样板:分级诊疗的县域实践答案
从机制打通、能力筑基到政策护航,英德市人民医院与连江口卫生院共同探索的双向转诊模式,有效破解了“看病难”痛点,生动诠释了“大病不出县,小病留基层”的分级诊疗内涵。当资源有效下沉、基层真正做强、转诊顺畅运转,老百姓就能在家门口获得更优质、更便捷、更可及的医疗服务——这正是“百千万工程”在基层医疗领域结出的惠民硕果,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分级诊疗推进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