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医院动态

膀胱癌患者的“保膀胱”之路---希望、抉择与科学管理

发布时间:2025-10-24

当“膀胱癌”的诊断证明书摆在面前,许多患者首先面临一个艰难抉择:切除膀胱以绝后患,还是争取保留膀胱,维持正常生活质量?72岁的张叔(化名)用五年的抗癌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保膀胱治疗(不仅成功保留了膀胱功能,更实现了临床无瘤生存)的完整路径:从初诊到复发,再到成功守护。我们从中提炼出关键阶段,以科普形式解析每一步的科学逻辑。

保膀胱治疗:严格筛选是基础



保膀胱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综合考虑肿瘤分期、分级及患者个体情况。张叔的诊疗过程清晰呈现了保膀胱的“准入门槛”。

早期规范干预

2019年首次确诊时,张叔为早期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规律膀胱灌注化疗,实现了两年无复发。这表明早期膀胱癌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为后续可能的保膀胱治疗创造条件。

复发后精准评估

2024年肿瘤复发,考虑肿瘤进展,病理提示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但影像学评估显示肿瘤仍局限于膀胱肌层,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研究显示,此类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若未发生远处转移,可考虑保膀胱综合治疗。

患者意愿与配合度是关键

保膀胱治疗需要长期随访与多次有创检查,张叔“保留膀胱意愿积极,愿意配合定期评估”的态度,成为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考量。医生强调:保膀胱不是“一劳永逸”,患者需理解治疗周期长、复查频繁的特点,严格遵循医嘱。

多学科协作:保膀胱治疗的核心

张叔的治疗过程由泌尿外科、影像中心、肿瘤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体现了现代保膀胱治疗的MDT综合模式。

新辅助治疗

2024年复发后,张叔接受了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检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进一步完善膀胱镜检查,切除膀胱粘膜,行病理检查证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为后续保留膀胱创造了条件。化疗+免疫治疗副作用因人而异,张叔没有出现治疗的毒副作用。张叔的案例证明,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提高保膀胱成功率。

手术治疗

张叔先后接受1次微创手术切除肿瘤及定期膀胱镜检查,体现了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膀胱功能的原则。最近一次(上个月)的影像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仍提示病理完全缓解,真正实现无瘤生存。

辅助治疗

2025年张叔完成了膀胱区域放疗联合免疫维持治疗。这种“放疗控制局部病灶+免疫清除微转移”的模式,有助于降低保膀胱后的复发风险。数据显示,保膀胱综合治疗后的生存率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当,但生活质量更高。


长期随访:保膀胱治疗的保障

膀胱癌治疗后2年内复发率较高,因此保膀胱患者需要建立长期随访意识。患者的随访方案包括:

定期影像学检查

每3-6个月复查盆腔CT或MRI,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膀胱镜检查

2019年至2025年间共接受6次膀胱镜检查,其中2024年6月通过该检查确诊肿瘤复发。

病理评估

根据Ki-67等高风险指标调整随访频率,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医生提醒,保膀胱患者如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复发可能。

PART4

给膀胱癌患者的建议

理性决策

保膀胱需满足肿瘤局限、无远处转移、患者依从性好等条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规范治疗

膀胱灌注化疗等治疗需完整遵循疗程,避免因擅自停药增加复发风险。

生活管理

保膀胱治疗需要长期随访与多次有创检查,张叔“保留膀胱意愿积极,愿意配合定期评估”的态度,成为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考量。医生强调:保膀胱不是“一劳永逸”,患者需理解治疗周期长、复查频繁的特点,严格遵循医嘱。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心态,家属及同伴支持,有助于治疗和康复。

张叔的案例告诉我们:保膀胱不是“妥协”,而是基于现代医学进步的理性选择。随着免疫治疗、精准放疗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膀胱癌患者在“根治肿瘤”与“保留生活质量”之间找到了平衡。但保膀胱之路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医生的精准判断、患者的积极配合、家庭的支持鼓励,三者缺一不可。愿每一位膀胱癌患者都能在科学指引下,走出属于自己的“保膀胱”希望之路